遗传繁育

  •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添加PPi改变透明带泛素化水平及精卵结合能力

    徐曼;王洋;汪秋月;金一;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价猪卵母细胞成熟培养中添加无机磷酸盐焦磷酸(PPi)对卵母细胞成熟、透明带泛素化水平及精卵结合能力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组及0.1、1、5μg/m L 3个添加PPi处理组,检测卵母细胞成熟率、透明带泛素化水平及精卵结合情况。结果显示:1μg/m L PPi处理组卵母细胞成熟率为75.0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μg/m L PPi处理组透明带泛素化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μg/m L PPi处理组透明带酶解时间为278.93 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μg/m L PPi处理组精子黏附率为83.2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Pi显著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和透明带泛素化水平,降低透明带溶解时间和精子黏附率。

    2018年07期 v.50;No.39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哺乳期仔麋鹿体重体尺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任义军;沈华;俞晓鹏;李忠秋;郜志鹏;孙大明;原宝东;

    以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哺乳期仔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7年4-6月期间仔麋鹿体重、体长、头长、肩高、胸围、后足长等生长参数,建立了麋鹿体重的生长曲线以及分析体重与其他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哺乳期仔麋鹿体重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曲线,方程为Y=209.95/(1+18.861e-0.015t);体重与体长、胸围、肩高等体尺指标相关性较高,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重与头长和后足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为麋鹿的驯养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2018年07期 v.50;No.396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4 ]
  • 5个猪种HSD17B12基因结构变异SV225的多态性研究

    卢圣菲;冉雪琴;刘畅;牛熙;李升;黄世会;王嘉福;

    基于香猪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发现HSD17B12基因内含子3中存在一个254 bp的结构变异位点,命名为SV225。为探索SV225在不同猪群体间多态性分布以及基因型与香猪产仔数的关系,选取4个贵州地方猪种(香猪、柯乐猪、江口萝卜猪、黔北黑猪)和1个欧洲猪种(大白猪)为动物样本,利用PCR检测5个猪种中结构变异SV225的分布频率。结果显示,4个贵州地方猪种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插入型Ⅱ,杂合型DI与缺失型DD,SV225多态性丰富,大白猪仅检测到Ⅱ型。4个贵州地方猪群相比,香猪和柯乐猪的D等位基因占优势,江口萝卜猪和黔北黑猪中Ⅰ等位基因比例更高。经卡方检验,香猪、柯乐猪的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江口萝卜猪和黔北黑猪(P<0.01),且4个贵州地方猪种的D等位基因均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分析3种基因型与香猪产仔数的关系,发现Ⅱ型个体的第三胎平均产仔数比DI型多2.25头(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HSD17B12基因中的结构变异SV225与地方猪的产仔数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2018年07期 v.50;No.39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9 ]
  • 特克赛尔羊JIVET技术研究

    毛杨毅;罗惠娣;李希;赵鹏;李俊;吴苏君;王志武;张冠武;郭宏宇;田晖;

    探讨特克赛尔羊JIVET(juvenile in vitro embryo technology)技术,为优种绵羊JIVET技术体系完善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对4~8周龄特克赛尔羊超数排卵,采用活体采卵的方法及对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受精—受精卵培养—受精卵移植的方法进行特克赛尔羊JIVET技术研究。结果显示:4只4~8周龄特克赛尔羊获得可用卵母细胞296枚,平均74枚/只;获得2~4细胞期受精卵205枚,卵裂率为69.26%,平均获2~4细胞期受精卵51.25枚/只;将66枚2~4细胞期受精卵移植给11只受体羊,6只羊受孕,生产11只羔羊,受胎率为54.55%。研究表明,本试验方法可作为特克赛尔羊JIVET技术研究的方法。

    2018年07期 v.50;No.39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1 ]
  • 山羊Claudin-1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梦雅;赵学亮;胡红莲;宋利文;李洋;徐明;高民;

    为研究山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1基因编码蛋白的组成结构及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综合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山羊Claudin-1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推测与其他物种的生物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山羊Claudin-1基因全长636 bp,共编码211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大小值为22.865 ku,理论等电点为8.40,呈碱性;不稳定指数为43.82,其编码蛋白属于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要结构,比例为54.50%,主要存在于内质网,其次为质膜,在细胞外(包括细胞壁)和空泡中也有少量分布。Claudin-1蛋白具有15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存在信号肽和4个跨膜区。通过进化树分析发现,山羊Claudin-1基因与绵羊和牛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这与动物学分类结果相一致,提示Claudin-1基因与胃肠道黏膜上皮选择性屏障存在联系。通过不同的在线预测软件对山羊Claudin-1基因编码蛋白的组成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深入探讨Claudin-1基因编码蛋白提供理论指导。

    2018年07期 v.50;No.396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4 ]

动物营养

  • 酵母培养物对苏淮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饶时庭;郑卫江;张峰;姚文;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槽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对苏淮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探讨YC能否替代教槽料中的促生长抗生素。选取18窝出生7 d后的苏淮哺乳仔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无抗生素和YC)、抗生素组(AGP,137.5mg/kg金霉素、50 mg/kg硫酸粘杆菌素、100 mg/kg杆菌肽锌)和酵母培养物组(YC,100 g/kg),于14~30日龄分别饲喂不同的教槽料,并于30日龄各组每窝随机选取1头仔猪屠宰采样。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教槽料处理对仔猪生长性能、各器官系数均无显著影响,但YC和AGP均促进了哺乳仔猪回肠绒毛的发育。YC组仔猪结肠食糜总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均显著(P<0.01)高于C组和AGP组仔猪。与对照组相比,YC显著提高了结肠黏膜上总菌(P<0.01)、乳酸杆菌(P<0.01)和双歧杆菌(P<0.05)的数量,并且YC组仔猪结肠黏膜乳酸杆菌的数量要显著高于AGP组(P<0.01)。提示,YC主要通过促进结肠食糜以及与结肠组织紧密结合的益生菌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和仔猪肠道健康。

    2018年07期 v.50;No.396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8 ]
  • 微生态制剂对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高堂亮;沈思军;潘晓亮;王新峰;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哈萨克和伊犁褐牛杂交一代健康的公肉牛20头,按照月龄和体重[(284±19.33)kg]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CG)和试验组(TG),每组10头,分别饲喂全混合日粮(TMR)和TMR+微生态制剂[主要组成: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L)、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复合菌(BL∶BS∶LP=1∶1∶0.5)],晨饲时与少量的TMR混拌均匀后单槽饲喂,每天一次,一次性喂完,保证每头牛食入益生菌总数为5×1010CFU/(头·d),试验期共30 d,第0天和30天分别单独称重,先计算每头牛日增重,再计算每组的平均日增重。每天记录各组的采食量。试验结束时,每组中随机选取5头进行颈静脉采血1次。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G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对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

    2018年07期 v.50;No.39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1 ]
  • 日粮添加大蒜粉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白建;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蒜粉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选取45周龄体重相近的海兰褐蛋鸡1 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3.0%及5.0%剂量的大蒜粉,预饲期5 d,正试期30 d,每10天为1个阶段,分3个阶段。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Ⅲ组产蛋性能效果最好。结果提示,在日粮中添加大蒜粉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其中以添加5%大蒜粉效果最理想。

    2018年07期 v.50;No.39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4 ]

基础兽医

  • 甘蔗提取物对热应激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及肠道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赵靓瑜;沈祥星;渡辺元;李延森;李春梅;

    本试验旨在探讨大鼠日粮中添加甘蔗提取物(sugar cane extract,SCE)对热应激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影响。选用20只21日龄雌性Wistar Imamichi大鼠,采用2×2双因素(温度、SCE)设计,按体重将大鼠均分为4组,即NC组(常温饲喂基础日粮),NS组(常温饲喂SCE日粮),HC组(高温饲喂基础日粮),HS组(高温饲喂SCE日粮),常温为25℃恒温环境,高温为38℃温控环境暴露3 h,SCE日粮中添加2.16%SCE纯品,试验期42d。结果显示:(1)高温显著降低大鼠体重及肾脏指数,SCE对体重及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2)高温使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暴露,添加SCE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皮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3)高温使大鼠十二指肠中ERβ显著减少,添加SCE后ERβ显著升高。综上,热应激可诱导大鼠肠道组织形态损伤,SCE对热应激大鼠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SCE影响热应激大鼠发情期ERβ的表达。

    2018年07期 v.50;No.396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6 ]
  • 两种烯丙孕素口服液在猪体内的比较药动学研究

    王双;李艳艳;杨海峰;夏良友;李龙飞;李士洋;姚诗贇;卜仕金;

    比较国产和进口烯丙孕素口服液在健康母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将16头健康苏姜商品母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灌服国产烯丙孕素口服液和进口烯丙孕素口服液,按体重给药量均为1.0 mg/kg,进行药动学比较研究。给药后按预定时间采集血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烯丙孕素含量,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NONLIN 6.3版药动学分析软件处理。国产制剂和进口制剂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81±0.14)h、(1.59±0.80)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75.19±58.12)ng/m L、(100.47±19.64)ng/m L;消除半哀期(t1/2)分别为(3.89±0.75)h、(3.14±0.24)h;平均滞留时间(MRT0~t)分别为(5.05±0.36)h、(5.06±0.7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729.82±179.76)ng·h·m L-1、(554.56±156.55)ng·h·m L-1。国产烯丙孕素口服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1.60%。国产烯丙孕素口服液Cmax显著高于进口烯丙孕素口服液,而其它参数t1/2、Tmax、AUC0-t、MRT0~t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国产烯丙孕素口服液在母猪体内具有吸收好、消除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2018年07期 v.50;No.396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2 ]
  • Plk1在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进程中的亚细胞定位和功能研究

    林德凤;董妍;石凤垚;曹伟;苗懋东;芮荣;剧世强;

    本研究旨在探究Plk1在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及其作用。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Plk1在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进程中的亚细胞定位,并通过Plk1特异性抑制剂GSK461364处理进一步分析Plk1在细胞有丝分裂进程中的潜在作用。结果显示:Plk1在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都有分布,且在细胞核周围有相对较高水平的Plk1表达;经GSK461364处理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周期进程阻滞在G2/M期,出现细胞核碎裂,并伴随着α-微管蛋白结构紊乱。研究表明:Plk1参与了调控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的进程,并与G2/M期的细胞核分裂和微管组装密切相关。

    2018年07期 v.50;No.396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抗四环素单链抗体基因表达及免疫学活性检测

    孟婷;郑志明;王永娟;郭长明;左伟勇;

    为原核表达抗四环素的单链抗体(Sc Fv),并进行免疫学活性的初步测定,将前期克隆的四环素Sc Fv全长基因克隆到p ET-24a载体后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工程菌;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间接ELISA分析纯化的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通过酶切鉴定法、DNA序列测定,证明目的基因构建正确,SDS-PAGE和间接ELISA分析显示表达蛋白为27.8 ku,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学活性良好。表明成功表达了具有免疫学活性的四环素Sc Fv,为四环素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

    2018年07期 v.50;No.396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2 ]
  • 鸡VLDLR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魏瑞;王聪;杨荔;吴静怡;张汤杰;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的一员,能以高亲和力结合富含Apo E的脂蛋白,是机体细胞摄取血液中富含甘油三酯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受体。本研究旨在探讨VLDLR基因在鸡不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VLDLR在肿瘤发生中的变化提供依据。采集成年鸡骨骼肌、肺脏、脂肪、脾脏、肝脏等组织,提取RNA,根据Gen Bank中的鸡VLDL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进行RT-PCR扩增,检测鸡5种组织中VLDLR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VLDLR基因在鸡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存在差异,表现为肌肉表达量最高,肺脏和脂肪组织次之,肝脏表达量最低。相对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骨骼肌(10.95±0.14)、肺脏(3.87±0.23)、脂肪组织(3.02±0.11)、脾脏(2.31±0.08)和肝脏(1.00±0.17)。本试验证实VLDLR基因在肺脏有较高的表达量,脾脏也有一定的表达。

    2018年07期 v.50;No.39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7 ]
  • 利福昔明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评价

    安冉;乔茂锡;黄梅;郭雪文;李文洋;余祖功;

    旨在测定利福昔明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抗菌活性,为评价防治子宫炎疗效提供体外依据。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利福昔明对河南3个牛场60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液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临床常用的土霉素进行对比。结果,利福昔明对葡萄球菌的MIC在0.015~32μg/m L之间,对链球菌的MIC在0.015~16μg/m L之间,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32μg/m L之间,对化脓隐秘杆菌的MIC在0.25~4μg/m L之间,对其他细菌的MIC50和MIC90均为16μg/m L。土霉素对葡萄球菌的MIC在1~64μg/m L之间,对链球菌的MIC为0.5~64μg/m 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8μg/m L;对化脓隐秘杆菌MIC为0.5~8μg/m L,对其他细菌的MIC为4~64μg/m L。结果表明,利福昔明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优于革兰阴性菌,且对大部分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土霉素。

    2018年07期 v.50;No.396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7 ]
  • LPS刺激条件下鸡和鸭脾脏淋巴细胞归巢相关分子的比较研究

    王涛只;孙雪婧;刘恩雪;陈鸿;黄宇飞;陈秋生;

    本研究旨在比较鸡和鸭在脂多糖(LPS)刺激下脾脏淋巴细胞归巢相关分子的差异性表达。腹腔注LPS 3h后,光镜和电镜下鸡和鸭脾脏红髓均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鸭内皮细胞间隙和椭球结构均较疏松,并可见迁移至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中的椭球相关细胞。Western blot显示内皮细胞间连接蛋白Claudin-10表达量在鸡脾脏显著升高,在鸭脾脏显著降低(P<0.05);血管黏附蛋白VCAM-1在鸡脾脏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鸭脾脏下降不明显。荧光定量PCR显示,LPS注射后淋巴细胞归巢基因MAd CAM-1,VCAM-1和Integrinα4在鸡脾脏中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在鸭脾脏中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调节细胞运动相关基因RHO-A和FAK在鸡脾脏表达量显著性下降(P<0.05),Cdc42降低不明显,而RHO-A、FAK和Cdc42在鸭脾脏显著升高(P<0.05)。LPS处理后鸡和鸭均产生了宿主免疫反应,并招募大量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参与炎症反应。鸡脾脏淋巴细胞归巢的发生主要归于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而鸭脾脏淋巴细胞归巢的发生可能归于两方面:一是细胞间调节紧密连接的蛋白表达量下降引起细胞间的渗透性增强,间接地促进了细胞的迁移,二是通过上调细胞迁移和运动方向的相关基因,进而增加淋巴细胞的迁移能力。本研究为鸡和鸭脾脏炎症刺激后淋巴细胞归巢的分子机制比较提供了基础。

    2018年07期 v.50;No.396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0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人工感染猪伪狂犬病毒后猪体内神经介素U及其受体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安娜;李翔;乔文娜;苏娟;雷治海;

    本试验旨在研究人工感染猪伪狂犬病毒(PRV)后猪体内神经介素U(NMU)及其受体和一些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将56头24日龄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为6小组(0 d组、1 d组、3 d组、6 d组、9 d组和12 d组)。试验组猪以滴鼻法感染猪伪狂犬病毒,对照组鼻腔接种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攻毒后对应天数处死各组的猪,采集其组织样品置于液氮中保存。采用RT-PCR研究了攻毒后不同时间点猪体内NMU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同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析了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4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人工感染PRV后,首先是下丘脑的NMU及受体发生变化,其次是扁桃体和淋巴结的NMU及NMUR1的变化,并引起扁桃体、胸腺、淋巴结、下丘脑的IL-1β分泌量显著增加。结果提示,猪感染病原体后,可能影响NMU及其受体的变化,并可能通过此途径影响细胞因子IL-1β的变化,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2018年07期 v.50;No.396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0 ]

预防兽医

  • 江苏部分地区猪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刘楠楠;严昕;李汉源;张宇航;肖雨屹;史浩;刘庆新;张炜;

    沙门菌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为了解江苏地区猪源沙门菌的带菌情况,本研究对猪场采集的200份肛门拭子和屠宰场不同地点采集的186份样品进行了沙门菌的鉴别培养,共分离到91株沙门菌;血清凝集试验和PCR鉴定出19株鼠伤寒沙门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和耐药基因的PCR检测,对46株沙门菌分离株进行了耐药分析。药敏试验发现每株菌至少对一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82.6%,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也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78.26%、78.26%、69.56%;未有菌株对多黏菌素B和丁胺卡那耐药。同时,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进行了扩增,46株菌至少有一种耐药基因,其中耐药基因par C(46/46)、sulⅡ(36/46)、tet A(32/46)、flo R(32/46)检出普遍,tet C、cat A1未检出,2株沙门菌检出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研究结果为江苏地区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2018年07期 v.50;No.396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1 ]
  • 西藏林芝地区不同养殖模式藏猪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周春香;李东方;郑双健;王璐;陈远才;王璐阳;毋亚运;常艳凯;陶建平;张龙现;

    藏猪是西藏特有的高原型猪种,肠道寄生虫感染是影响藏猪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西藏藏猪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从西藏林芝地区采集放牧养殖模式和养殖场散养模式藏猪粪便样品共715份,采用卢戈氏碘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并镜检观察。结果显示:藏猪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4.34%(460/715),检出的5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球虫20.42%(146/715)、圆线虫16.92%(121/715)、鞭虫1.54%(11/715)、阿米巴原虫37.90%(271/715)和蛔虫23.08%(165/725)。放牧养殖模式寄生虫感染率为90.10%(91/101),高于养殖场散养模式的60.10%(369/614),且放牧养殖模式和养殖场散养模式藏猪感染的优势虫种分别是球虫和阿米巴、阿米巴和蛔虫。调查结果表明养殖场散养模式有助于藏猪肠道寄生虫的防控,但仍然要加强对藏猪肠道寄生虫的诊断和防治。

    2018年07期 v.50;No.396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84 ]
  • 华东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型鉴别及ORF2遗传变异分析

    王苗苗;王婷婷;朱建国;

    利用PCR方法对2014-2015年采集于华东地区部分猪场的病料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检测,将所得阳性样品进行2a/2b鉴别分型。同时,选取15份阳性样品扩增ORF2完整序列,并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335份病料中PCV2阳性样品146份,其中PCV2a型11份(7.53%)、PCV2b型127份(86.99%),共感染率5.48%,说明华东地区感染的PCV2以2b基因型为主,少数为2a基因型。同源性分析表明,试验所得15株ORF2序列同源性为89.9%~99.9%,与国内外参考毒株同源性为86.2%~99.7%,均存在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表明,15株序列中有9株属于PCV2b型,4株属于PCV2d型,2株属于PCV2a型,未出现2c和2e基因型。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PCV2遗传变异趋况及新型疫苗的研制积累了有效材料。

    2018年07期 v.50;No.396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7 ]
  • 禽腺病毒4型SD2015株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

    毕志香;朱亚露;揭鸿英;赵阳;何家惠;侯继波;于漾;

    2015年从临床发病肉鸡鸡群中分离到1株禽腺病毒,经PCR鉴定及同源性比对确定为血清Ⅰ群4型禽腺病毒,对其肝组织毒及适应SPF鸡胚与鸡胚肝细胞的细胞毒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肝组织毒毒力最强且传代稳定;肝组织毒经肌肉注射途径攻毒,试验鸡发病率及死亡率略高于皮下注射而远高于口服感染途径;随攻毒鸡日龄的增长,其对腺病毒的感染力下降;肝组织毒攻毒量为108.0TCID50/只,可引起攻毒鸡8/10以上死亡,10/10感染,感染鸡剖检有典型的心包积水、肝脏肿大、肾脏肿大等病变。本试验结果对Ⅰ群4型禽腺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7期 v.50;No.396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3 ]
  • 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和犬冠状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苏霞;周宏专;常彦嫣;杨兵;

    参考Gen Bank上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和犬冠状病毒(CCV)的基因序列保守片段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CDV(684 bp)、CPV(213 bp)和CCV(417 bp)的三重PCR方法。特异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体系只能扩增CDV、CPV、CCV,而不能扩增犬腺病毒Ⅱ型(CAV-Ⅱ)和犬副流感病毒(CPIV);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CDV、CPV和CCV的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1.39×10-2、6.0×10-2和6.7×10-2copies/L,其敏感性比普通PCR高100倍。采用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对北京、山东地区收集的临床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使用三重PCR体系的扩增结果与单项PCR扩增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对上述3种病毒能够进行快速鉴定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方法。

    2018年07期 v.50;No.396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5 ]
  • 扬州地区山羊肠道寄生虫与弓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蔡为民;高扬;刘丹丹;成大荣;邢华;杨安龙;陶建平;

    为了解扬州市山羊寄生虫感染情况,分别采用间接血凝法(IHA)以及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尼龙筛兜淘洗法对扬州市12个羊场的200份血清和190份粪便进行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测和消化道寄生虫检查,并分析羊月龄和饲养方式对寄生虫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弓形虫的抗体阳性率为0(0/200);粪检共检出4种线虫、1种绦虫和5种球虫;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7.37%(166/190),蠕虫优势种是毛圆科线虫,球虫优势种是阿氏艾美耳球虫;总混合感染率为79.47%(151/190);6月龄以上的羊(100%)感染率高于6月龄以下的羊(70%)(OR=1.43,95%CI=1.24~1.65,P=0);放养式饲养羊(100%)感染寄生虫的风险是高床圈养方式饲养羊(82.86%)的1.21倍(OR=1.21,95%CI=1.12~1.30,P=0.02)。调查结果为扬州市羊寄生虫病的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8年07期 v.50;No.396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3 ]
  • 新疆南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型鉴定及分析

    王青青;张迎春;崔鑫;胡建军;彭安业;王娜;张婉琪;张莹钰;

    为掌握新疆南疆地区规模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的病毒基因类型,更好地采取防控措施,本研究以BVDV基因高度保守的5'-UTR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通用引物,提取疑似感染BVDV样品的核酸,采用一步法RT-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经测序、比对、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及构建基因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30份疑似样品中,有2份样品PCR扩增阳性;测序分析显示,所检的阳性样品均为BVDV Ic型。研究表明,所调查的新疆南疆规模化奶牛场存在BVDV Ic型的感染,证实新疆地区牛场BVDV基因型存在多样性,为新疆规模奶牛场BVD病原鉴定、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8年07期 v.50;No.396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9 ]
  • 猪萨佩罗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孙杰;刘畅;朱琳;焦点;郭容利;徐业芬;李彬;何孔旺;

    猪萨佩罗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PSV)是一种无囊膜、球形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能引起猪脑脊髓灰质炎、肠道、呼吸道、生殖器官疾病等多系统综合征。本试验依照已经在NCBI发表的中国地区猪萨佩罗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快速高效检测PSV的RT-PCR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好,对PSV的最低检测限为4×103拷贝/μL;利用优化后的RT-PCR方法对2014~2016年间我国7个省市的34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临床PSV感染的感染率为8.12%(28/345),表明我国猪场中存在PSV感染。

    2018年07期 v.50;No.396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2 ]

信息

  • 欢迎订阅2018年《畜牧与兽医》

    <正>倡导健康养殖新理念解读疫病防控新技术《畜牧与兽医》渊源悠长,1935年创刊,是全国最早公开发行的畜牧、兽医类国家级科技期刊。现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始终遵循"为社会服务,为畜牧生产服务"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举"的办刊宗旨。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华东地区优秀

    2018年07期 v.50;No.396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2016年16种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主要指标 《畜牧与兽医》综合排名第8位

    <正>《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选用的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这些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中收录了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正式出版的200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畜牧与兽医》综合排名第1 035位,其中畜牧、兽医科学类仅有16种被收录,《畜牧与兽医》综合排名第8位,附表是这16种期刊的主要

    2018年07期 v.50;No.396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征稿要约

    本刊编辑部;

    <正>《畜牧与兽医》是由我国已故著名学者罗清生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于1935年创刊,建国后王栋教授等于1950年复刊,是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畜牧、兽医类综合性科技期刊。现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每月10日出版。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18年07期 v.50;No.396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临床兽医

  • 成年中华田园犬真皮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

    陈玉琪;李刚;林婷婷;朱雯婧;杨斯琪;邓益锋;

    犬皮肤成纤维细胞是研究创伤愈合的重要试验模型,其培养方法还不甚成熟。试验旨在通过参考已有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方式,经过优化、改进,建立高效稳定的犬真皮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结果表明采用0.2%Ⅱ型胶原酶一步消化14 h方法最合适犬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原代细胞培养48 h后即可贴壁,5 d即可基本铺满培养皿底,经消化后传代细胞基本可做到纯化,细胞特异性标记染色显示三代传代细胞表现为纤维连接蛋白及波形蛋白阳性,角蛋白阴性,细胞存活率95%,细胞培养效率100%。冻存细胞复苏后生长曲线无明显变化。该方法可用于相关试验的研究。

    2018年07期 v.50;No.396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6 ]
  • 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单链抗体对奶牛乳腺炎的治疗效果评价

    金耀忠;王曼;王婷婷;何随彬;林赛峰;张蕾;金盈宇;叶承荣;朱建国;

    本文首先对患隐性乳腺炎的50头奶牛采取奶样,并对奶样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及PCR检测,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随后对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为了研究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全菌抗原的单链抗体对奶牛乳腺炎的治疗效果,将表达单链抗体的重组质粒通过无针注射器注射到患病奶牛的乳腺(600μg/乳区),48 h后再以相同的剂量注射一次。14 d后,奶样的加利福尼亚乳腺炎试验(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结果显示,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有效率为83.33%,其中2例完全治愈。定期采集试验奶牛的乳样,并用PCR方法进行检测,发现第二次注射后的14 d内,奶样中未检测到重组质粒,说明重组质粒不能在奶牛体内长期残留。本研究为奶牛乳腺炎治疗抗体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8年07期 v.50;No.396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5 ]
  • 钩吻根水提液毒性检测及不同物质对其解毒的初步研究

    邢玉娟;图门巴雅尔;李福元;侯晓礁;陈光玉;温天乙;陈玉库;

    研究钩吻根水提液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研究新鲜羊血与纯牛奶及豆奶以不同方式对钩吻中毒小鼠进行解毒的疗效之间的差距。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的相关参数,并确定95%的可信区间(CL)。同时使用致死剂量(Dm)对小鼠进行攻毒,观察采用不同措施后,不同物质对小鼠钩吻中毒的解毒作用。试验结果显示,钩吻根水提液对小鼠的LD50为2 191 mg/kg,其95%的可信区间为2 007~2 393 mg/kg。新鲜羊血对钩吻中毒具有特异性的解毒作用,且在攻毒之前使用效果最佳。

    2018年07期 v.50;No.396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9 ]

专题论述

  • 中链脂肪酸甘油酯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何凤琴;刘宏山;

    中链脂肪酸甘油酯目前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研究发现,中链脂肪酸甘油酯不仅对动物具有特殊的营养作用,同时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在动物生产中使用中链脂肪酸甘油酯,可防治动物疫病、改善生产性能、延长畜产品保存期。作者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中链脂肪酸甘油酯将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

    2018年07期 v.50;No.396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09 ]
  • 下载本期数据